大家煲豬骨粥要買叫鮑魚骨那部份。
鮑魚骨,是豬的腮骨,比較多肉,用來煲豬骨粥最好。
合桃骨:又叫鮑魚骨,位於3。
5種豬骨:
1:豬筒骨:即豬腿骨,大大碌骨內有骨髓,但較肥,用來做豬骨煲,當主菜也可。
2.豬尾骨:肥肉較少,但味道最甜,用來配瓜菜類會最香甜。
4.西施骨:肩胛的骱位,味最淡但有少少膠質,用來配花膠、白豆齊煲,不會太黐口,但又有膠原
5.唐排:即胸骨,最百搭,煲任何湯水也適合。
3種肉排
6.妃排:即似貴妃一樣矜貴的肉排。是近肩胛位置的一排骨,用以蒸、炒一定腍。但份量少,通常要訂。
7.一字排:即金沙骨,是豬扒斬出來肋骨近骨的位置,肉腍骨多,燜、炸、烤、焗皆宜。
8.腩排:即一字排近肉位置,少骨多肉,用來蒸、燜也適合,但有時會韌,要靠技術搭夠。
6種瘦肉
9.脢頭:即豬肩半肥瘦肉最上一層的瘦肉,極腍,蒸炒煮炸皆宜。
10.柳脢:即豬柳,腍滑有肉味,用來蒸炒煎最好。
11.一般瘦肉:即大腿肉,全瘦,但較嚡而且韌,只宜用來切片滾湯。
12.冧肉:即大腿近豬柳位的瘦肉,比一般瘦肉腍滑一點,蒸炒煮炸都得,價錢跟瘦肉一樣,最抵食。
13.蟹蓋肉:即兩隻豬大腿外側的一片薄肉,外形有點似蟹蓋,所以叫蟹蓋肉。肉滑,但纖維頗粗,用來煲湯最好。
14.水肉:即大髀中間的一條肉,非常腍滑,蒸炒煮炸免治煎都好味,價錢貴一點,但都值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